潼南:安岳和大足之间的小众石刻
闲暇时,我打开导航地图,试着划出第五个同心圆。以家乡荣昌为圆心,半径150公里覆盖了川渝石刻艺术的半壁江山——大足石刻始终如雷贯耳,安岳因为黑悟空的取景渐为人知,而潼南和荣昌一样,爸爸说“老江八县”时期潼南和荣昌就是吊车尾,就像班里永远平平无奇的那几个学生。
而当荣昌因为“卤鹅哥”一朝闻名后,忽然意识到,与其纠结于无数网友们纠结的“先看大足还是先看安岳”的辩题,不如去探索那个被夹在中间却自成天地的潼南,这个和荣昌一样“中等生”。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这话放在石刻寻访路上倒是贴切,当车轮碾过沙尘中的成渝环线高速,那些藏在荒山野岭的石刻,在重庆的黄沙中让人在迷路、问路与寻路中露出最本真的模样。
潼南大佛寺
导航提示“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眼前赫然出现一座跨江索桥。桥这头的草坪上有昨夜雨深露重留下的蘑菇伞头,桥那头卖香烛的老妪叫卖着“开心凉粉”,与满目黄沙缠绕着扑进眼帘——这便到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潼南大佛寺。
穿过明代石牌坊,崖壁上“海潮音”三个朱红大字摄人心魄。唐长庆年开凿、北宋靖康年复凿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8.43米,虽不及乐山大佛恢宏,却因依山面水的独特格局平添几分灵动。
殿门口撑着志愿者招募的启事,守殿人正在用鸡毛掸子拂拭佛前供果,同行人问我这果子可以吃吗,一个婆婆伸手抓了几颗香案上的糖分给我们,也算沾了几分佛祖灵光。旁边有人在介绍,“这尊佛像是全中国最大的金佛,当年用掉黄金17公斤”。
你看他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托钵,袈裟衣纹还留着唐代遗风。宋碑载其身高八丈,故有“八丈金佛”之称。因是道家续凿而终成佛像,故又称“八丈金仙”。阳光从八角藻井斜射下来,大佛眉间白毫相竟真的泛起金光。因为是道者凿之,所以改变了西方常见的佛祖身着圆领袈裟的衣着特征,特意按照东方尚左的习俗,雕刻出大佛左手施“降魔印”,右手施“禅定印”,其手印完全与西方佛祖相反的法印来,可以称之为世界上唯一的东方佛祖。
从大殿出来,沿着长长的石梯前行,会看到一条长长的石梯。这不是普通的石梯,而是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也就是石琴。石洞共有36级,其中能发出琴音的石磴有15级,特别是7级特别清越响亮,像美妙的琴音,故俗称“七步弹琴”。
大佛寺东岩陡峭的岩壁上,保存有开凿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的道教造像三龛,是重庆最早的摩崖石刻造像之一,该组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现在免门票,是2024年才开始的。
出大佛寺后驱车往独柏寺途中,必过太安镇。太安鱼发源于清代,作为江湖菜讲究“三椒三香”,青花椒的麻、泡椒的酸、豆瓣的醇在舌尖奏出三重奏。大家都说潼南人吃鱼要看江,涪江鱼肥,琼江鱼鲜,不知道我们吃的是哪条江的鱼?
独柏寺
当导航第N次提示“您已偏航”,终于理解了找独柏寺不能搜“独柏寺”,而是要搜“独柏小学”。
正殿竟是罕见的元代木构建筑。因为在翻修,所以施工人员不允许旁人入内,我们央求了半晌,才远远地观了一眼。昨夜的大风吹来了重庆百年难遇的沙尘,也吹开了围住独柏寺正殿的铁挡,才有机会能见它一眼,否则专程奔波而来只能败兴而归了。
独柏寺坐北朝南,紧临涪江北岸,创建年代不详。根据《潼南县志》记载:“独柏寺位于县北五十里,唐时建,旧名慧日院,内有佛像,高丈余,系巨柏雕成,饰金,寺因以名”。《四川省潼南县地名录》记载:“唐代此地便有寺庙,分为上中下三殿,下殿山门外有一颗独生大柏,树上雕有一佛像,名为独柏寺”。
又根据村民口述,八十年代改建独柏小学时,曾见过墨书“大唐咸通三年”的屋脊构件,现已不可考。目前仅有正殿和后殿遗存。正殿在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年代为元。
正殿12根古柏木撑起了主体。在殿内,也同样有4根粗壮的柏木。这16根柏木,最粗的直径40厘米,细的也有35厘米。整个正殿全部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屋面。包括屋前的石阶沿在内,一共130平方米。正殿(柱与枋)相互咬合在一起,没有用一颗铁钉子,而是榫卯结构。
龙多山
站在龙多山,三县交界的山风突然变得具体——左手是潼南的稻浪,右手是合川的松涛,转身时衣角已扫过武胜的茶田。
这座海拔619米的孤峰,早在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就因冯盖罗全家飞升的传说成为仙山,但真正让它载入史册的,却是山北面那道裂成两半的“巴蜀分界石”。
唐代咸通五年,合州赤水县主簿赵行当年捐造的千尊小佛,如今只剩二百余尊尚能辨清螺髻。相邻的弥勒佛龛里,樊氏供养的19尊造像衣袂翻卷如浪,竟与洛阳龙门石窟武周时期的“吴带当风”一脉相承——这或许就是传说中武则天“钦敕”建放生池的佐证。最耐人寻味的是十佛龛中某尊断首的菩萨,其璎珞样式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垂拱年间绢画如出一辙,颈断面却留着明显的钝器伤。
北宋政和六年的《程公政事记》记载着王安石变法在巴蜀的实践,字缝里还藏着赤水县城遗址的线索;明代刘世奎的《登龙多山诗》题刻旁,清代僧福泰用“鹫台献瑞,飞仙流泉”八个字总结了八景精华。最震撼的是跳珠洞唐龛,咸通五年的题记上方,民国三十三年重修碑记叠压着嘉庆三年的寨墙纪事——不同朝代的文字在岩壁上形成地质层般的堆积,西晋的冯仙祠地基压着唐代集圣院的柱础,宋代龙君亭残碑旁又长出崭新的玉皇殿。
农历三月初三刚过不久,龙佛寺前的香灰堆成小山,碑文中“万历年间香火盛况”大抵也不过如此。
马龙山卧佛
日落前赶到卧佛镇,沿着玉米地间的小径蜿蜒而上。
写的关门时间是18:00,但我们到时只有17:20,却是山门紧锁。透过门缝,36米长的释迦涅槃像蓦然撞入眼帘,终于明白为何当地人称其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尊完成于1932年的摩崖造像,既有大足宝顶山卧佛的神韵,又带着民国特有的写实风格。
最绝的是匠人利用天然岩壁走势,让佛足恰好抵住山涧,袈裟褶皱化作山体肌理,是中国最大的摩崖凿释迦牟尼佛涅槃变经像,比大足和安岳的卧佛都要长4、5米。
暮色中下山,导航显示今日行程刚好328公里。后视镜里,潼南的轮廓渐渐隐入川东丘陵。忽然想起梁思成当年考察独乐寺时写的:“瞻仰遗物,如与古人对话。”
攻略附上
- 线路:荣昌城区→潼南大佛寺(119km/1.5h)→独柏寺(18km/30min)→龙多山(37km/45min)→马龙山卧佛(55km/63min)→返程
- 特别提示:独柏寺需提前联系
- 时间规划:每个景点预留1小时,全程10小时(含车程)
- 美食彩蛋:太安鱼每家都很好吃,不用太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