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安古寨:徒留一段杨门传奇
说到渝北区,你会想到什么?
说到龙兴镇,你又会想到什么?
原来的手手对渝北的理解仅停留于不知为何却飞涨的房价,对龙兴的认识也只是一个龙兴古镇而已。但当了解到渝北的斗碗寨
(插推文)、胜保寨
、翠云寨
、铁壁寨
、神仙寨
、青龙寨
、复兴寨
的时候,才开始逐渐发出疑问,
为什么渝北有那么多古寨?
渝北大多数古寨都是清代中期为了抵御当时的白莲教起义而建。
其实最早造反的白莲教也是从重庆兴起的: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重庆有王元宝为首的白莲教聚众造反。但后世说的白莲教叛乱大多指的是发生在1796年—1804年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白莲教作为民间一个历史悠久的秘密组织,提倡互帮互助,特别是“穿衣吃饭不分你我”,清朝政府始终将白莲教这类秘密组织视为邪教,不允许这类组织发展,一经发现就予以血腥镇压。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颙琰亲政,从那之后,清朝政府对镇压白莲教的方法采取了“坚壁清野”与“剿抚兼施”的策略,就是让百姓自己修筑碉堡,起义军来了再把百姓赶进去。
这样就让起义军找不到老百姓,难以宣传他们互帮互助,“穿衣吃饭不分你我”的教义,彻底断绝了起义军的粮草供应。
到了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起义军彻底被清军剿灭,白莲教起义宣告失败。
和大多数周围仍有生活痕迹的古寨不太一样,杨洪庵古寨透出一股生人勿近的架势。
爬了半个钟头,让手手疑窦丛生。这铺设得整整齐齐的花岗岩石路分明是有人精心修过的,但步道上的枯木落叶已经让人快没了落脚的地方,不知道渝北区计划怎么打造这地方。
路上已经没有了一家农户,甚至从我们上山到下山,除了鸟叫和蝉鸣,香炉峰上寂静得冒烟儿。
所以这座寨子又和这些为了抵御白莲教而生的寨子不尽相同,它的历史源自宋朝,故事可以从杨家将里的杨业老令公那里说起。
当年杨家一门忠烈被奸臣潘仁美追杀,杨洪作为比佘太君年岁还大的杨家老管家,便带着杨家后人跋山涉水来到此地,以建庵庙为由落户于此。
借这地势修筑围墙,以护杨家后人安宁。所以居民们对这所宅子存有敬畏之心,非但不住里面,还会在节气之时烧香上供,以慰杨门后人。
古寨依山势而建,城墙合围呈椭圆,占地约20亩。
顺着杨洪庵步道走近古寨西边“人和门”,门上所刻石匾已被植被几乎笼罩,而城墙依然雄赳赳气昂昂,与周边的茫茫林海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爬上城墙后发现甚是宽敞,东边有一座“东升门”,角上还有类似于炮台一类的角楼。极目远眺,嘉陵江水涛涛,御临河水蜿蜒曲折,城市的高楼像是怪物一般耸立在云雾之中,颇具现实魔幻主义色彩。
东升门城墙上写着“上至天心眼,下至地王府”。据说当年城墙内外各有一个30到50立方米的水池,发大水时,池中之水就会变得混浊,洪水退却,又复清澈,因此这两眼池水被称作“天心眼”。
我猜这个水池可能就是一汪活水,所以可以根据气象万千而变换形态。虽然寨内现在只剩一米高的杂草,但也许真真的还有一条通往地府的路子呢。
围绕一周,除了森森的城墙犹在,很难再探索到一些其它的印记。
毕竟在我拜访这里之前,几百年里已经有无数的盗贼光顾过了,再加上白莲教的战争,城墙如果尚有灵,那么有朝一日兴许还能为我们重现当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