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厂:百岁大厂的辉煌与落寞

这期内容,可能不太适合年轻的朋友们。

如果您知道重庆曾经辉煌的几个百年大厂,比如长江电工、长安汽车、重钢、建设厂等等,可能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熟悉。

这期我们一起看看重庆的建设厂

建设厂的由来

故事从晚清开始说起。当时清政府屡战屡败,国将不国,大家都学过中国近代史,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该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1885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因为越南当时是清朝的附属国)打完,谁胜谁负大家应该知道。现在看来,这场仗打完之后产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清政府设台湾省;第二,清政府开始筹划北洋水师。

当时,张之洞还在两广地区(广西广东)担任一把手。战争过后萌发了建立新式枪炮厂的想法。经过战争的洗礼,敌强我弱高下立判,强在哪弱在哪都清清楚楚。

其实这里本可以展开说一下,清政府是不败而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摸索一下。

于是张之洞赶紧给朝廷写报告,并在1888年向德国购买机器设备,次年在广州石门建厂。后来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这枪炮厂可是亲儿子,就又给朝廷写报告,想把枪炮厂搬迁到武汉。

搬迁成本很高啊,必须得有合理充分的理由才行。当时张之洞给的理由就是武汉的地理位置居中,交通,煤,铁原料都方便。所以,这个枪炮厂就跟着张之洞,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 “汉阳造”。

到了抗战期间,这个枪炮厂先迁至湖南辰溪,1939年9月辗转迁到重庆谢家湾,重庆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军工企业肯定得跟着走。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了,这家枪炮厂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一家军工企业。国有独资,当时叫做国营建设机床厂。1953年建设厂成为重庆市一号信箱的主用单位(涉密单位),是重庆市有史以来唯一使用1位数信箱的单位。可见其地位多么重要!

后来建设厂又改制,并定名:建设工业集团

1984年,新中国重返奥运赛场,射击运动员吴小旋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获得冠军的女运动员,她使用的正是建设工业制造的比赛用枪。

所以,这样算下来,建设厂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图片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厂的视察。

建设厂在重庆

重庆也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在刚刚开埠时、陪都时、三线建设时、甚至改革开放时,对国家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一辈重庆人熟知的几个大厂,有嘉陵厂、重钢厂、长安厂、建设厂、望江厂等等,到这些大厂工作,就像现在年轻人讲的腾讯、阿里、华为一样,都是香饽饽。

那个时候,建设厂很大,要是问起它的地盘在哪里,建设厂子弟都无比骄傲地跟你说,从杨家坪直港大道口口开始,一直到袁家岗田家炳都属于建设厂。

那个时代大国企的福利确实好,厂区就是一个独立王国,里面应有尽有。学校、医院、电影院,商店,基本不用出建设厂就可以解决一切生活娱乐需求。

所以,现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讲,我的小区配套如何齐全,江景如何独特,在老一辈建设厂人看来,都不过是玩剩下的了。

建设摩托,当时的明星产品

不过话又说回来,建设厂靠着军工特许经营能为职工家属提供很好的福利,反过来,也将这些职工家属的未来葬送。80/90年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要改制,其实就是要效率。

现在的建设厂,早已搬出了九龙坡市区。新家安置在九龙园区和巴南花溪两地,主营摩托车、车用空调等。

笔者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中国军网现在还有一篇对建设厂的介绍,盛赞建设厂为中国最大的枪厂;同时在天涯论坛上,也看到厂子弟们在吐槽建设厂家属区与华润拆迁的纠纷。

这样的对比,其实随处可见。

厂房拆迁了,原来的家属区还在。隔壁就是华润万象城商圈的现代繁荣,一墙之隔的劳动村,却是老旧小区的破败不堪。有人在街边吃一百多块钱的曾真牛肉,有人在隔壁王品吃千元的牛排。

江边的建设厂

搬迁后留下的家属区

建设厂区搬迁后,近1公里的江景资源和超1000亩地被重新开发,除了厂区内的地下防空洞,成片的苏式建筑都被夷为平地。昔日轰鸣的机器,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运转,被切割进入废品站。原来建设厂那根标志性的大烟囱爆破拆除后,建设厂就淡出了鹅公岩…

民主一、二、三村,

文化一、二、三村,

劳动一、二、三村都是原来的职工宿舍区。

厂区搬迁了,家属区却留了下来。随着谢家湾商圈的不断发展,建设厂家属区慢慢变成了城中村

一个门窗加工的小作坊,炎炎夏日,工人们光着上身

看着葱葱郁郁的大树,除了房子老旧,黄桷树都是每年发新芽

路边的水果摊

楼下就是火锅店,虽然油烟大,但是为了生计也没有办法

5元理发,在谢家湾这样的地方不多见了

谢家湾这一带很多这种“小豆腐”店子,可以过来尝试一下!








这家火锅店面积很小,但是这句话比较有意思:陷于旮旯陋室,忠于火锅本质


现在建设厂的家属区虽然破旧,但是绿化非常好,每一条路上都是黄桷树。现在这片区域还住着多少建设人,我们也没法知道。

看到天涯论坛上经常有人写,这里诞生了重庆第一批的富人,这里也有很多操社会的混混。可能这本身也是一种对比吧。

有一位网友曾经有这么一段反思的话: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他们的下一代子女也就是跟我们同辈的这些人发展都不太好,至少目前看来是的。同理一些大型厂矿的年轻一代一般都生活在底层,我认为跟当时的大背景有关,当时的大型厂矿福利待遇不错,自成体系,有完善的教育医疗系统,厂矿子弟生活相对封闭,很多人都想着读完高中就顶替妈老汉进厂重复上一代人的人生,所以普遍不太重视教育,当然厂矿子弟校的教育水平本身也相对落后。


但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厂矿倒闭,或者改革,这些人被迫推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也无力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竞争,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早早进入社会混日子。我觉得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当然这些人也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

筷子小手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在想: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时代抛弃了你根本不会给你打声招呼。

在那个时代,国企本就是铁饭碗,军工国企更是铁饭碗中的铁饭碗,但身在其中的职工领导们可曾料想自己30-40年后的处境?

军工不断走向高精尖且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军品是有垄断经营的金钟罩,但市场需求在不断萎缩。

民品生产讲究物美价廉,充分的市场化竞争让这帮国企领导无所适从。军转民的失败成为建设厂衰落的开始。

据说建设厂食堂的大白馒头最好吃,可是馒头再怎么好吃,也没有肉好吃啊。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欢迎来建设厂家属区吃火锅。

夜啤酒老火锅,是非成败说一说。

最后,建设厂第三代小妹妹出场,来一碗冰沙汤圆儿!


建设厂:百岁大厂的辉煌与落寞
https://macin.org/2020/08/20/jian-she-han/
作者
Macin
发布于
2020年8月20日
更新于
2024年11月1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