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老的石塔在荣昌
重庆的塔
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査统计,重庆现存古塔227座,年代跨度从宋代至1940年,分布在全市33个区县,只有九龙坡、沙坪坝、巫溪、城口、武隆、秀山6个区县没有塔。
大足最多有30座(其中9座为宝顶山摩崖石刻中的刻塔),渝中、大渡口、璧山、垫江各仅1座,渝中区的是颇为出名的金刚菩提塔。
现存古塔中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几座塔均为南宋绍兴年间所建,分别是荣昌河包报恩塔、荣昌凉坪白塔、北碚塔坪寺石塔和大足多宝塔。
除此以外,另有15座宋代古塔,都分布于渝西地区。其中位于荣昌河包镇的报恩寺塔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绍兴年间。
河包白塔
报恩寺塔座落于河包镇金凤山上,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九层四方塔,16米高,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6.2米,高1米,底层有供人出入的门,但是手手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早就被封,给大家看看原来还可以进去的时候里面的样子,据说可以一直登顶,风光无限好。
清光绪年间编纂的《荣昌县志》载:“报恩寺,河包场外,古名成化寺,又名报恩寺,白塔建于宋绍兴二年(1132)。”而与其齐名的北碚塔坪寺塔建于1168年,大足多宝塔建于1147年。
报恩寺塔即河包白塔,始建于南宋,历代皆有培修。明万历六年(1578)重修时,廪生王仰撰文记之:治北去六十年许,寺名报恩,壤接大足,屹峙嶒嶙,水流环润,顶肖金龟,形模灵凤。后有浮屠九级,势凌丹宵,奇花异卉杂植丹台。
手手曾探访过塔坪寺(参见:《北碚塔坪寺:明年冬月再来》),感到塔坪寺石塔与河包白塔虽皆为宋制,但塔坪寺石塔几经修葺,模样虽更完整,但每一代修复之人皆有其想法,故整体性反而不强,细看某些纹饰雕刻反而有些刻意。
但河包报恩寺塔的神奇在于,若不是前些年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将底层封了起来,这座白塔与当地群众就那么共同生活了千年。
也许在在战乱时曾有人登高放哨,在诗人来时他们登高望远吟诗,孩童来时在石阶上上下下玩耍,故人归来时登高感叹命途多舛时维艰。
每想到此,白塔就变得不再是一座塔,而是千年的见证者,虽然它修建的目的已不可考,但就当它是时光机,靠近就可以感受岁月痕迹。
河包斜塔
报恩寺塔下半坡上,还有一舍利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河包斜塔,据说是某清代高僧圆寂之后,葬于塔下。
舍利塔高9.5米,基座2.2米,有11层楼阁八角石塔。塔基方形,边长5.4米,高0.7米。上为双层须弥座,底层八边形,上层为莲花须弥座,座上置一钵,钵上塔身造型丰富,设有双层八角檐,檐下设八龛,龛内浮雕一坐佛像。再上为莲花座,座上二层金刚轮,又上为八角檐,其上为塔刹宝珠。
塔的规模并不算大,为何变倾斜也众说纷纭,只是这越来越大的倾斜角还是让人有些担心。塔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埋藏、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的纪念性建筑,这舍利塔才算是塔的正宗。
后来在重庆见过最多的古塔就是字库塔了,是古人因为“敬天惜字,崇儒重书”而专门用于焚烧字纸的建筑。在那时候书生出去考功名前就会先拜拜字库塔祈求文昌庇佑。
凉坪白塔
位于观胜镇的凉坪白塔和河包报恩寺塔同为南宋时期建筑,也是颇具晚唐遗风的。
2022年修复前,这里甚至塔身上长满了植被。但在当地文保部门修旧如旧的修复后,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白塔的风韵,对于古物留下正常时光流转的印痕,又保证了古建筑的安全。
在凉坪白塔的旁边,有修建白塔时采石的痕迹,可以说整个白塔本就修建在一块大石山上,这也体现了重庆石材储备量大,90%的塔都是石塔。
塔上的佛像早已模糊不清,只留下了一两尊佛像的身形,但何为头何为身子早已无法分辨。
在白塔的影子下乘凉吹风时,忽见不远处山头山火袅袅,急忙打电话给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动作甚是迅速,我们从白塔山下来的几分钟功夫就赶到了。联想到近日缙云山几日不绝的山火,从山头烧到山脚,烧得漫山遍野。
最后
连日大旱,高温不断,现代人好歹还有空调,搁古代又是一个多灾之年:瘟疫三年不绝,又遇八月四十度高温,民众艰难。
地球在经历灾难,作为每一个人类个体也实属不易。伏尔泰说人生不过是幻影和灾难,爱默生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罗曼罗兰说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妈妈说一个人即使在灾难里也要照顾好自己。
欢迎关注筷子小手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