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桥禁地:从野水沟到重庆三钢厂

为了不让加班小伙伴眼红,遂放弃了野外徒步活动,转为睽违已久的城市漫步。重庆的秋天非常非常短暂,通常只有两周时间。周末的观音桥,时尚男女们匆匆穿梭于奢侈品橱窗之间,我却在地下通道上上下下了好几次后,拐进了一条向上的阶梯,不过百米之遥,却仿佛穿越了半个世纪。

这里是野水沟——观音桥最发达的商圈背后被神秘化妖魔化的灰色地带。

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黏腻地贴在背上。石阶两侧是密密麻麻的筒子楼,晾衣杆和电线横七竖八地伸出窗外,挂着各色衣物,像极了某种奇怪的万国旗。

菜市场的腥味混杂着熟食摊的香气扑面而来。摊主们赤膊坐在小凳上,用印着XX生殖健康医院广告的塑料扇扇风,胸前的金项链随着呼吸起伏。买菜的婆婆们精挑细选,为几毛钱讨价还价。穿高跟鞋的年轻女孩小心翼翼地踮脚走过积水处,表情纠结。这就是野水沟的日常——重庆最魔幻的城中村之一。

因为紧挨着观音桥步行街,常有喜欢探索城市的游客误入此地,将见闻发到XHS和DY上,让这里意外走红。社区顺势立了个“野水沟记忆老街”的牌子,但里面的环境没有任何改造,比起没有改造前的谢家湾民主村(参看:《建设厂:百岁大厂的辉煌与落寞》)更脏更差。

但野水沟远不止于此。除了菜市场、脏乱差和出租屋,这里还藏着一段被遗忘的辉煌历史。

沿着野水沟继续往下,景象悄然变化。红砖老楼取代了简易棚户,虽然同样斑驳,但能看出曾经的规整与气派。这些是原三钢厂的家属区。

重庆第三钢铁厂——在老重庆人口中,它简称为“三钢厂”。重钢是一钢,特钢是二钢,三钢就是江北这个。当年也是江北数一数二的大国企,从华新街到大兴村沿线大片区域,都是它的地盘。最鼎盛时期,三钢厂不但有自己的电影院、职工医院、活动中心,还有江北最大最标准的游泳池还有5米深的标准跳台,据说跳水皇后高敏也在这里展示过风姿的。

很多人一直以为三钢厂是解放后才有的,是计划经济产物(当年叫104厂)。但其实三钢厂历史更早,可追溯到抗战陪都时期。
1939年,著名爱国民族资本家胡子昂创办的中国兴业公司在江北相国寺成立钢铁厂——这就是为什么这里到现在都有一片区域叫“中兴段”。

作为大后方官商合办的最大钢铁企业,华联钢铁厂在日军轰炸下仍坚守岗位,产量逐年提高。1943年,华联钢铁厂生产了4000多吨钢及100多吨钢铸件,占当时大后方钢产量的25%,铁产量的10%,有力支持了抗战。解放后,钢铁厂改为国营,命名为重庆104厂,后更名为“重庆钢铁公司第三钢铁厂”。

三钢厂鼎盛时期,创造了多个工业奇迹: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续铸钢机、远东地区第一台立式铸钢机和我国第一台钳式行星轧机。三钢厂独家生产铁道垫板,是冶金局定点生产无缝钢管的企业。在野水沟深处的密林里,还隐藏着三钢厂当年的干部活动中心、招待所和大片家属楼。

活动中心建筑

活动中心很有特色,招待所也修得很不错,一楼一底,灰绿相间,砖木夹壁,木质楼梯和扶手保存基本完好。活动中心现在是江北区第四批拟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我遇到了一位摇着蒲扇乘凉的老工人,他在这住了四十多年。“以前这里都是领导干部休养的地方,”他指着远处的建筑,“那个活动中心,周末跳舞、下棋、打乒乓球,人多得挤不动。”

到上世纪末,三钢厂效益逐渐下滑,比重钢差不少,当然比特钢要好——毕竟特钢垮了,三钢还在。是的,三钢没垮,只是由于生产污染大,而观音桥附近已成为黄金商业地段,于是在2004年开始,三钢厂搬到大渡口刘家坝原来长江钢厂的地方,继续生产,归属也完全属于重钢。

原来的厂区和宿舍逐渐废弃,现在的建新村、野水沟社区都是当年三钢厂的家属区,如今大多破败或是等待拆迁。曾经三钢厂下面的学校也都改了名字,现在的观音桥小学,就是当年的三钢二校。

黄色法拉利

我继续在社区里穿行,偶然路过的“黄色法拉利”给灰扑扑的老社区增添了些色彩。在这片90年代的建筑往前,不去枣儿坡,会看到中兴段1号,这是以前厂里的办公室之一(苏联专家楼),其他厂房都没了。最令人感慨的是厂里修给老红军的那栋楼,一层楼一户的大户型,一栋楼只有7户还是8户。“可惜红军后代基本没有住这里,很多都荒了。”一位阿姨告诉我。

夜幕降临时,野水沟展现出另一番面貌。红色灯光从某些小屋里透出,中年男人成群结队地在附近徘徊。这里是重庆著名的灰色地带,各种难以明言的交易在暗处进行。

但与此同时,菜市场旁的小餐馆里,打工者们聚在一起喝酒解乏;出租屋里,母亲呵斥孩子写作业的声音传来;小卖部门口,老人们下着象棋谈论天下事——这就是野水沟的日常,复杂而真实。

苏联专家楼

站在野水沟的高处眺望,一面是观音桥繁华的霓虹灯光,一面是三钢厂老区的破败与宁静。历史在这里形成了奇妙的断层。90年代,三钢厂迁移到刘家沟,实施“退二进三,退市进郊”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2004年8月,中兴实业公司钢管生产线搬迁至大渡口茄子溪。如今,观音桥街道仍保留着三钢厂的历史印记;回程时,我回头望去,野水沟的灯火与观音桥的霓虹交织在一起,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奇妙地融为一体。

如果这里的筒子楼终将拆除,坑洼的道路会被填平,菜市场也会变得整洁规范。那些关于三钢厂的记忆——工人们下班时叮当作响的饭盒,游泳池里的欢声笑语,钢厂里昼夜不息的机器轰鸣——都将深埋在这片土地之下,成为城市发展地层中的记忆吗?


观音桥禁地:从野水沟到重庆三钢厂
https://macin.org/2025/11/03/ye-shui-gou/
作者
Shirley Lee
发布于
2025年11月3日
更新于
2025年11月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