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庙:秦岭教给我们的功成身退

初到留坝是经过江口镇,无心看到的红军队部旧址,在有着满树樱桃和芍药花的G224旁边的村庄里。

在江口镇遇见“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这条标语在土墙上,90年前的呐喊穿透时光击中当代社畜的胃。1935年的穷人是物理性饥饿,而我们则是精神性饥渴,看见“理想”两个字就像看见前任——知道曾经拥有过,但不知道怎么再开始。当年七成红军战士入伍前是文盲,但他们用脚丈量出的长征路线,比我们的人生规划清晰百倍。

讲解员是一个80来岁的老爷爷,这个旧址也是他的家,他当年20来岁的父亲把房子主动提供给了红军,作为红25师的临时队部。不过这条标语真的是够直白,没有主义、没有口号,只有生存本能与革命愿望的原始共振。

和网红城市荣昌一样,留坝县政府机关食堂在节假日期间对外开放,告示牌上写着3荤一素16元,总是能吃饱的。现在的公务员比起我小时候理解的公务员,更加直观地执行了“为人民服务”,连我们停车在政府大院里,保安都亲切地给我们指车位,体验感很好。

车到张良庙清代石砌牌坊,手机突然弹出群钉钉:“XX钉了你一下,请登录查看”。我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任山门将现代职场的喧嚣挡在身后。两千年前那位“帝王之师”的选择,此刻竟如此鲜活——在人均“内卷”的时代,我们是否还相信“功成身退”是种智慧?

拜石亭前驻足,讲解员指着青石上“英雄神仙”石刻,后人把张良称之为英雄神仙,世上英雄很多,神仙也不少,只有他两者兼具一身,这正是所谓的功成身退轻富贵,英雄退步即神仙。

这个在博浪沙掷出120斤铁锥的刺客,却在圯桥用最谦卑的姿态完成蜕变。你以为的台前争得面红耳赤,却忘了真正的博弈往往始于低头系鞋带的瞬间。就像刚入职时在会上据理力争,反而让领导皱眉;后来学会把方案写成选择题,倒让领导觉得“此子可教”。在庙堂与江湖间摆渡,张良求的是决胜千里。

汉留侯张良庙后山的拐竹群落引发我和同伴的议论。这些从根部开始倾斜30度的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突然垂直向上,初入江湖要躬身蓄势,关键时刻需挺直脊梁。一直很羡慕从大厂辞职、房车环游中国,又在大理开民宿的表妹,可也止不住想,如果再活一次,我也许还是没有勇气去过我羡慕的但不敢选择的人生,不敢承受其中的风险。

站在授书楼俯瞰云雾中的紫柏山,我突然理解张良的清醒:当所有人都在争夺长安城的黄金地段时,他已经看透未央宫的琉璃瓦终将爬满青苔。

道观深处的洗心池浮着几片竹叶,池底沉着游客投掷的硬币。盯着水面倒影中自己熬夜恢复不动的眼袋黑眼圈,忽然想起那些因为工作失眠的夜晚。大殿里“帝王之师”的鎏金匾额与池边“退思”石刻形成微妙对峙,像极了撕裂状态————既渴望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成员,又幻想某天能潇洒递上辞职信。

忽降大雨,声浪惊飞了道旁的白鹭,它们掠过张良庙的飞檐,在紫柏山的轮廓线上画出银色弧光。每个时代都有困在局中的年轻人,好在秦岭始终在这里,守着进退之间的永恒答案。突然明白张良真正的遗产不是谋略,而是教会我们在“收到”和“已读不回”之间,永远保留转身进山的选项。

紫柏山索道没开放,看实时攻略说山顶的草也没绿,还是被冬雪覆盖后没有苏醒的样子,狮子沟牧场的网红牛奶湖干涸成白色伤疤,或许这正是秦岭的慈悲:它允许我们在枯草坡前承认人生不是全勤奖,在封闭的景区门口学会接受事与愿违,希望我一直记得张良庙拐拐竹的生长节律。


张良庙:秦岭教给我们的功成身退
https://macin.org/2025/05/06/zhang-liang-miao/
作者
Shirley Lee
发布于
2025年5月6日
更新于
2025年5月7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