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假装在南宋看石刻

雾蒙蒙的西南地区的冬天,看不清百米外的景物,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我别地的冬天不这样,我差点就信了冬天就应该潮漉漉湿哒哒水汽洇洇。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短暂停留,并未经历过完整的四季,所以也不敢妄言。

而我的的确确生存过四季的重庆、保定和香港,冬天都不太美好,灰蒙蒙的天,北方的霾和南方的雾,不论是光秃秃的树干还是雾气浓重的缥缈,总是让人无法舒张筋骨的。

作为外公的老家,我路过泸县很多次,也听妈妈说那里还有很多亲戚,但却从来没有到访过。此次由于长辈庆生到泸县,却是感到收获颇丰。

在泸县,参观了泸县的宋代时刻博物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县级博物馆了,没有之一。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些石雕来自于坟墓,也许会有先来为主的恐惧感。但一旦明白了中国人的仪式感,一切防备都迎刃而解。《礼记·中庸》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对待已故之人,我们应像对待在世时一样悉心照料,对待已逝之物,我们应像对待尚存之状一样呵护,这是尽孝的最高境界。

而在荀子的著作中,“事死如生”最初被解释为“饰死如生”,用来描述完整的丧葬礼仪。根据《荀子·礼记》的描述,去世之人首先应该洗漱、沐浴、理发、剪指甲、口含饭食,然后穿好衣服、系好腰带,在神主牌位上写下丧者的名字,并准备好缅怀品,将逝者生前用过的物品送到墓地如同搬家一般。

关于墓地,它们往往采用类似日常生活的模型:坟墓形状似人居室,棺椁外表如所乘之车,覆盖尸体和棺椁的物品酷似窗帘,而葬具则像房间墙壁、屋顶、篱笆和门一样。荀子的“以生者饰死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之论述,旨在为逝者创造一个类似于生前的生活场景,营造宛如生时之境。

泸县的宋墓群和玉蟾山摩崖石刻一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在100座以上。但在2000年之前并未得到有效地保护,2000年以后由于多次发生宋代石室墓盗掘才引起注意。

而在石刻博物馆内,极大地还原了南宋时期巴蜀地区的安逸生活,也就是甭管前方战火如何,有钱富豪们齐聚大后方逍遥快活。

博物馆展出了南宋时期常见的同坟同穴异室的长方形单室墓和相通的双室或多室墓,墓道、墓门、墓室均在。墓室采用条石构筑仿木结构形式,内部镶嵌了多种精美雕刻和仿木构件,墓顶有盝顶、藻井顶和穹隆顶三种形式。

博物馆的精华之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刻画:武士的形象以甲胄为衬托,手执兵器或身着铠甲,穿戴罩袍衣服,戴交角幞头、手执骨朵的形象,也有个别那种和现代人心心相惜不想工作的可爱武士。

女武士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石刻像,头戴兜鍪显出女儿态,身着铠甲手执兵器更近武士魂。

四神则包括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青龙形象有行走状、飞奔状或二龙戏珠状,造型生动、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多为剔地起突的高浮雕石刻作品。

南宋时期的石刻匠人用自己的巧手刻画了谁也没见过的肥龙瘦龙威龙呆龙、企鹅朱雀嶙峋朱雀猫头鹰朱雀、面面相觑玄武同舟共济玄武、类豹白虎类猫白虎类人白虎,我们常常以为说工匠精神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累积,就把他们的样子定格成了白发灰髯的形象,可从这些作品看来明明就是青春灿烂肆意雕刻的杰作啊。

伎乐类作品则包括器乐演奏、舞蹈、戏剧、乐官等。都说南宋的舞蹈作品渐趋“程式化”,但不论是女舞者跳的采莲舞,还是男舞者像跳绳一样的舞蹈,都是雅俗共赏,呈现了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完美融合。

侍仆则包括女侍、男侍和侍从。有手执团扇者,有手执酒壶者,也有持铜镜或捧果盘者,其中较多的形式是描绘妇人启门的图案,这也是宋代墓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具体意义已无文字可考,但专家们研究后给出了以下几点可能性:

  1. 取意在于表示家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有延伸墓室空间的意义;
  2. 神话人物开启冥府的大门,引导死者升入仙界的内容主题,连接生界、死界的中间枢纽;
  3. 没有具体实指,只是一种装饰;
  4. 雕刻中的女性形象是传说中的西王母使者,民间迷信、信仰在墓葬中的反映;
  5. 妇人对“性”的召唤和想象;
  6. 封建礼教对妇女“无故不窥中门”儒家伦理形象的塑造;
  7. 妇人的身份是歌妓。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阴阳飞天、人物故事、动植物花卉、族谱等多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题材。

策展风格典雅平正,和宋代风貌相得益彰,可堪称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泸县:假装在南宋看石刻
https://macin.org/2024/01/09/lu-xian-shi-ke/
作者
Shirley Lee
发布于
2024年1月9日
更新于
2024年11月1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