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大集:体验青岛热热闹闹、实实在在的日子
长假的最后一天,迎来了许久未见得晴朗,而我们也要在离开青岛之前来个大的,去李村赶大集。
我也是体验过不少北方集市了(比如:《齐齐哈尔:钢铁森林肃杀 不如去早市吧》),只是这逢二逢七的李村大集确乎超出了我想象。当我到了重庆南路,陆陆续续看到热闹开始蒸腾,才知道这不是寻常“小摊儿”开会,分明是把大半个北方的生活,都拢在这一片热闹里了。

还没进集,就远远看着天桥下的五花八门,脚就有点挪不动了。眼前的路被摊位挤得只剩中间一条窄道,左边是跌打损伤药膏的带货达人,右边是挂着五颜六色旧衣服的铁丝架,往前望,铺子一个接一个,一直铺到大路尽头,少说也有几千个摊位。我原本以为大集卖的都是新鲜玩意儿,没成想最先抓住我目光的,是个摆着旧物的小摊。

摊主是个坐在小马扎上,面前的塑料布上摊着的东西,比我外婆的百宝箱还杂:泛黄的旧书里夹着几十年前的粮票,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还带着樟脑球的味儿,旧皮鞋的鞋尖有点磨损,却擦得锃亮。最让我意外的是,塑料布角落居然摆着半盒饼干,饼干盒上的图案都褪了色,还有一包开封的香肠,肠衣上沾着点干了的油星子。我蹲下来看时,老奶奶笑着说:“都是家里孩子不用的,扔了可惜,给钱就卖,没人要就当摆着玩。”
我捏着一本医古文的旧书翻了两页,纸页脆得像要掉渣,却是和小时候爸爸教我医古文的时候好似同一版本。旧物摊哪是卖东西,是在卖一段段没说完的日子 ,如今摊在这儿等着有人再拾起来看看。

顺着旧物摊往里头走,一股呛人的烟味突然飘过来,我下意识地捂了捂鼻子,抬头就看见个摆着烟叶的小摊。摊主是个黑瘦的大爷,手里攥着根没点燃的烟,面前的竹筛子里摊着各种烟叶:深绿色的像刚摘下来,浅黄的带着点焦香,还有些发黑的,据说陈了好几年。每种烟丝都在一个大袋子里面,插标写着价:5 块、10 块、20 块。
旁边大爷拿起两把烟叶深嗅,“这个冲,劲儿大,适合老烟枪;黄的软和,抽着不辣嗓子。” 我闻着味儿一股辛辣味直往鼻子里钻,呛得我直咳嗽,不过看着俩大爷凑在一起聊烟叶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呛人的烟味里,也藏着北方人的实在,喜欢就买,不喜欢就走,自在。

正跟着人流往前走,突然看见前面盆里爬满了黑乎乎的蝎子,钳子举着,尾巴翘得老高,密恐看了头皮指定得发麻。摊主是个大娘,手里拿着个小镊子,递给我同行得小伙伴,吓得他倒退了一步。小时候妈妈的朋友送来过炸蝎子,装在罐子里,金黄金黄的,我一开始不敢吃,妈妈说 “这是好东西,蛋白质高”,我才捏起一只放进嘴里。咬下去的瞬间,酥脆的壳里冒出点油香,那股子蛋白质的香味,到现在还记得。

树荫下排着好几个理发摊,一张木头凳子,一面挂在树上的镜子,一个装着推子、剪刀的铁盒子,就是一个摊位。我数了数,足足有十几二十个,每个摊位前都坐着理发的大爷,理发师傅男女老少都有,手里的推子 “嗡嗡” 响。最边上的理发师傅是个老爷子,穿件蓝布褂,头发白了大半,手里的推子还是老式的,需要手动上劲。他给一个大爷理发时,动作慢悠悠的,先用电推子推短,再用剪刀修边,最后拿出块布擦了擦大爷的脖子。我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了会儿,发现这些理发摊都有个规矩:不涨价,理一次 10 块钱;不推销,你想理啥样就理啥样;也不赶时间,理完了还能跟你唠会儿嗑。
从理发摊往前走,鼻子突然被一股面香勾住,小伙伴的碳水脑袋瞬间挪不动脚。前面是个卖饼的区域,各种饼摊连在一起,简直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我们作为“没见识”的南方人,挨个指着问老板各种饼的名字,老板也不厌烦,只觉得我们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周围的人要么手里拿着饼,要么嘴里嚼着饼,碳水带来的快乐,在大集上最是实在。

吃完饼,就到了卖干货和种子的区域。路边的摊位上,成捆的粉条累在小货车上白花花的,像一串串小瀑布;大葱绿油油的,根部带着泥土,捆得整整齐齐;大蒜辫得紧实,一挂挂摆在地上,透着股蒜香。再往前走,偶遇卖种子的小摊,各种种子装在小布袋子里,红的、黄的、绿的、黑的,摆得像彩虹。我凑过去看,发现香菜种子居然是紫红色的,小小的颗粒,像撒了把红砂糖!

逛着逛着,突然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带着点肉香,我顺着香味找过去,发现是个卖脂渣饼的小摊。肥瘦相间得油渣盘在一起,咬下一口是炸过的脂肪的香气和瘦肉的嚼劲。
因为前几天下了雨,大集上还多了个卖野生菌子的小摊。面前的篮子里装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菌子,菌子上还带着点泥土,看着就新鲜。
从菌子摊往旁边拐,就是个卖文玩摆件的区域,跟其他地方的热闹不一样,这里安安静静的,满是大爷。摊上摆着核桃、手串、小摆件,大爷们凑在一起,手里拿着核桃 “咔咔” 转着,或者拿着手串互相看。

逛到一半,突然看见个特别治愈的画面:一个五金摊旁边,趴着一只黄狗,不管周围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多热闹,它都闭着眼睛睡觉,尾巴偶尔轻轻晃一下,阳光照在它身上,毛软软的,看起来特别舒服。我蹲下来想摸它,它睁了睁眼,看了我一眼,又闭上了,好像在说 “别打扰我睡觉”。


这个五金摊也特别有意思,摊上啥都有:锃亮的电钻、各种型号的螺丝、扳手、钳子,还有锣鼓铙钹,金属的光泽在阳光下闪着光。旁边还有个大叔买了一套锣鼓铙钹, 摊主麻利地给大叔打包。
大集真是个万能的地方,不管你需要啥,从吃的喝的到用的玩的,都能在这儿找到,就像个装满生活的大口袋,啥都不缺。
逛到最后,就到了大集里的海鲜市场,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海腥味,新鲜的海腥味里带着点鲜气。摊上摆着各种海鲜:八爪鱼还在动,触手时不时伸一下;墨鱼的墨囊鼓鼓的,黑得发亮;笔管鱼小小的,透着点粉色;还有比手掌还大的生蚝,壳上带着海水的痕迹。

我走到一个海鲜摊前,摊主是个青岛小哥,“要点啥?八爪鱼刚捞的,墨鱼也新鲜。” 我指了指八爪鱼、墨鱼、笔管鱼,又要了几个比手掌大的生蚝,小哥麻利地称了称,“一共六十二块钱,给你凑个整,六十!” 作为内陆人我都不敢相信海鲜可以那么便宜。
回家后,我把八爪鱼、墨鱼、笔管鱼洗干净,上锅蒸了,生蚝也蒸了,蘸着醋和姜末吃。八爪鱼嚼起来特别弹还会爆头,墨鱼鲜得很,笔管鱼鲜美,生蚝一口下去满是海水的鲜,没一会儿就吃撑了,摸着肚子想,这大集的海鲜也太值了,下次一定要多买点。

临走的时候,看见个卖桃子的摊儿,摊上的桃子都是青绿色的,像一个个小疙瘩,有些桃子还裂了口,看起来品相不太好。大姐拿起一个裂口的桃子,掰成两半,“你尝尝,不甜不要钱。”
我咬了一口,桃子的汁水一下就流了出来,甜得很,一点都不酸,果肉脆生生的,嚼着特别爽口。今年北方雨水多,桃子都裂口了,品相不好看,但味道一点没差,比那些长得好看的还甜。
走出大集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我手里拎着满当当的东西。以前总觉得大集是大人和老人才去的地方,这次逛完才知道,这样热热闹闹、实实在在的日子,谁能不爱呢?